红砖虽小用心亦可砌出“成功堡垒”
近日一位名叫邹彬的“95后”成为了人们关注的正能量代表,他热爱岗位,精进技能,从农民工一步步成长为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项目质量总监。他一路走来的人生经历,向我们印证了:红砖虽小,用心亦可砌出“成功堡垒”。
从岌岌无名的小砌匠,一路过关斩将成长为国际大赛获奖者,像邹彬这样的平凡岗位小人物的成功故事其实并不少见。无论是多年坚持攻克技术难关的焊接领域“领军人”艾爱国,还是练就“一钩准”“无声响操作”等绝活的集装箱桥吊司机许振超,抑或是电影中从修手机的电子民工成长为科技场域新秀的奇迹笨小孩……一桩桩生动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将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成功。
在如今风云更迭的社会里,细数那些有一定积累和成就的,往往是那些在自己领域沉心静气,深耕打磨的人。然而科技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又有多少人能守得住初心、扛得住寂寞去深耕自己的专业领域?赚快钱,抢流量成为了许多人的价值信条,却忘了老一辈人口口相传的“成功密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一波波所谓的风口之后留下的却是一地鸡毛。许多人盲目地追逐,在这个过程中进场又退场,转场又重来,最终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深耕专业领域,对个人来说可以夯实自身的技能,增强不可替代性。正如老话所言,“打铁还需自身硬”,精进的技能可以成为突破职业发展的一把利刃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成功锦囊,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局势,如何让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是突出重围的关键。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越多的人摆脱浮躁、精炼技能,也会促进行业整体的水平提升,也正是因为无数“工匠精神”的锻造,才使得民族事业蓬勃发展,才使得”中国制造”在全球化浪潮中高歌勇进。
对于普通人来说,深耕技能一方面需要赤诚热爱,需要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另一方面也要像木桶理论所提及的,补齐短板是关键,齐头并进才能让个人技能buff加满。正如邹彬也提到,他曾为了练好砌墙功夫,认真钻研他最不擅长的几何学知识,而短板的补足,也让他再后来的大赛中一战成名。同时,职业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诚如爱因斯坦说:“每个人都有长处,如果用会不会爬树的能力来评判一条鱼,它会终其一生以为自己愚蠢。”随着社会进步,劳动分工也日益精细化,任何一个行业都有被社会需要的理由。只要足够坚韧、足够专业,再平凡的岗位也有发光发热的闪耀时刻。
社会越浮躁,个人越应该沉下心来修行自身。躺平也不是最优解,忠于自我,不断深耕,打磨自身的硬实力,才是这个时代缓解焦虑,实现成功的优质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