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地基、空心砖砌墙……以8天“速成房”糊弄检查的干部栽了!
按常识少则数月,多则一年。可在贵州毕节某村,村主任为扶贫户新建住房只用了短短8天。如此快的盖房速度,非但没有赢得民众称赞,反而让自己栽了,何也?
原来经过当地纪委调查,所谓的安置新房其实“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且不说房子根本没有打地基,直接用水泥浇出地坪;更夸张的是,主体墙的材质竟然是空心砖,用力一击墙上就是一个大窟窿……这样的“速成房”质量严重不达标,存在极大安全隐患,谁敢入住!
说来说去,还是失职已久,面临检查只好“兵行险招”。2017年初,该村实施脱贫攻坚危房改造项目,村民金某被纳入精准脱贫户,获得3.5万元危房改造补助款。但囿于家庭困难,金某迟迟不能把安全住房修起来。作为脱贫攻坚危房改造项目的建设监管人员,村主任知悉情况后,既没有助其解决问题,也没有将这一情况及时向组织汇报。
拖到2018年2月初,得知本县脱贫攻坚工作要迎接国家检查评估,这位村主任才着急了。为了尽快让金某一家在检查前搬进新房,他就动起了歪脑筋——找了当地的泥水匠,签订了一份8天完成60平方米房屋的修建合同。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糊弄成的“豆腐渣”工程被抓了现行,这位村主任也被立案审查。
众所周知,脱贫攻坚中推进危房改造工作,是党和政府帮助农村困难群众消除住房安全隐患、改善居住条件的一项惠民利民之事。可这位扶贫干部不把工作抓在前,事到临头才慌忙想法糊弄,结果硬生生把好事办成了坏事,给扶贫工作抹了黑。
放眼现实,类似事件还有不少。在云南某县“比进度、看特色,比突破、看亮点”的“两比两看”活动中,镇上一家养殖场作为“观摩点”,由于存栏牛羊数不够,便私下向周边村里的养牛户以每天50元的租金租了10余头牛,以增强现场观摩会的“效果”。在脱贫工作国家省际交叉考核中,为应付检查,中部某县一名年轻干部竟然“潜伏”到贫困户家里“装儿子”,想替贫困户回答问题、蒙混过关……
平常不努力、关键时刻为求过关做出种种奇葩事,一再刷新人们的三观。究其原因,除了一些考核可能客观上过繁过密难以通过之外,漠视群众利益疾苦是主要因素。缺少为民服务的真心,遇事第一反应不是踏踏实实解决问题,而是如何以假乱真糊弄事儿。
在反腐大戏《人民的民义》中,面对信访办窗口太矮、没有经费修的情况,孙连城既不上报、也不思改善,而是派人花60块钱买了四个小板凳,还给每个窗口摆上十块糖果。这种糊弄了事的做法不就和贵州毕节村主任所作所为异曲同工吗?最后结局也都是把自己“糊弄”进去了。
脱贫攻坚,来不得半点投机,注不得半点水分。把心思放正,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才能真正让国家的好政策产生好效果。